微信扫一扫
钟秉武(中)教习残障人士绘画以及简单的手工。
市民挑选石头画为残障人士献上一份爱心。
今年是“残障发声月”的第二个年头。11月27日,在龙门县龙城街道康园中心举行了一场残障人士石头画展览会。记者了解到,这是龙门县龙城街道康园中心内的残障人士第三次展示自己的作品。10多位残障人士如今已在龙城街道康园中心度过了两个春秋,两年时间来他们有何改变?这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
社工东奔西走为残障人士“找活儿”
11月27日9时,记者来到龙门县龙城街道康园中心。龙城街道康园中心门口,一字排开的长桌上摆放着各色石头画,卡通人物、海底世界、碧翠山水,形态各异的石头上没有一幅画重复。这是龙城街道康园中心的残障人士在石头上的绘画作品,经过志愿者讲解,市民纷纷掏钱献出一份自己的爱心。
在康园中心内,绘制石头画的10多位残障人士围坐一桌,做一些简单的手工零件安装。记者看到,他们将手中的一些绝缘套零件按照步骤安装好,他们的双手并不灵活,动作有些迟缓,但按部就班地把细小零件完成得一丝不苟。这本是工厂内流水线上的活儿,比起常人,他们需要花费一个多月的时间才能完成一袋的零件安装。“做好一袋零件,工厂给的费用是90元。”负责龙城街道康园中心日常管理的龙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工王粉清说:“这些费用虽不足以给他们生活补助,但能给他们找些事做也是好的。”
给残障人士找活儿并不容易,龙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工部主任钟秉武曾跑了数家企业,吃了不少闭门羹。“工厂讲究效率以及注重零件完成的质量。交给残障人士来完成,且不说效率达不到,可能在制作工艺上,许多工厂负责人也不放心,所以会被拒绝。”即便如此,钟秉武没有放弃,东奔西走寻找愿意给残障人士提供劳务机会的工厂。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些爱心企业愿意帮助残障人士,在效率上相对宽松。
残障人士在这找到伙伴
在龙门县龙城街道,包含肢体、听力语言、视力、智力、精神等残疾的残障人士有1709人。许多残障人士因为身体上的缺陷,对生活丧失了信心,但在龙城街道康园中心的残障人士却不然。已是耄耋之年的姚奶奶陪同50多岁的儿子 “平哥”在龙门县龙城街道康园中心内完成手工零件的安装。“叫他一声 ‘平哥’,他能开心一上午。”姚奶奶今年已经83岁了,每逢周一、周三、周四,住在2公里之内的她都会陪儿子到康园中心学习石头画或者参加手工制作、写毛笔字、打羽毛球等活动。“有时候陪着他一起动手制作,有时候送他来这儿,回头我去买菜,买完菜再接他回家。”她告诉记者,30多年前,“平哥”得了脑膜炎留下后遗症。因为这个缺陷,他没有伙伴,在家看电视,连家门都不愿迈出一步。“这里的活动这两年办起来了,儿子每回都来,比原先开朗多了。”姚阿姨说,儿子的年龄最大,很多人都叫他“平哥”,他感觉有伙伴了,心里开心,按时前来,风雨无阻。
阿梅(化名)也是康园中心一名残障人士,她的石头画画得不错。身患抑郁症的她不太爱说话,但画起画来格外专注。这两年,在钟秉武教学下,阿梅从绘画中找到了自信。从纸上描摹到简单的上色,从粗糙的图像到细腻的线条运用,在绘画上具有一定天赋的她一点即通,让钟秉武省了不少心。但对于一些不具备绘画天赋的残障人士,钟秉武更是耐心至极。
爱捡石头萌生石头作画念头
“风雨打湿过我们的翅膀,却浇不熄我心中的阳光;茫茫的人生征程,就算剩一片羽毛也要翱翔。”这首《剩下一片羽毛也要翱翔》的歌曲是为龙门县龙城街道康园中心残障人士谱写的,谱写人是惠州市孝仁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负责人罗文光。罗文光说:“这些残障人士因为自己身体上的缺陷,本就不像常人一般拥有一双翅膀可以飞翔,但他们微笑,把心中所想的美好画在石头上,他们想要获得社会认同感,即便剩下一片羽毛也要翱翔,也要有尊严地活下去。”
2013年,罗文光在志愿活动中萌生了一个念头,用自己的力量帮助残障人士做点事。与此同时,他有一项个人爱好——— 到户外捡石头。两件不相干的事情怎么会联系到一起呢?同年,罗文光成立了惠州市孝仁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他与龙门县龙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社工部主任钟秉武是友人,无意中把在石头上画画的想法告诉了擅长、喜爱绘画的钟秉武,“我可以教习残障人士在石头上画画。”钟秉武在脑海里冒出了教习残障人士绘画的想法。于是两人一拍即合,说干就干。几经努力下,争取到了龙城街道康园中心作为活动基地,由钟秉武担任绘画教师一职。
“教习的难度比想象中要大很多,耐心是最重要的,钟秉武这两年来不厌其烦地给残障人士讲解绘画的知识,从识色到填色,从描摹至勾勒,每一步都不容易。”罗文光说。另外,罗文光还和社工们到户外拾取“上色容易,表面平坦”的石头,提供给龙城街道康园中心的残障人士绘画。
两年3次义卖获得1000多元
钟秉武和罗文光将残障人士的石头画收集起来,待到石头画义卖活动或展览会的时候,将他们的作品展示出来。两年来,在举办的3次石头画义卖活动中,10多位残障人士获得了1000多元的义卖款项。“虽然这些石头上的画并不是很精致,但通过画看到残障人士也可以通过自己双手做有意义的事情,帮助他们重新找回自信。”罗文光说。
罗文光还表示,残障人士发出了自己的呐喊,同时也需要有更多的人来关注这个群体。对此,罗文光所负责的惠州市孝仁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龙门县龙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将以石头画为活动项目,在龙城街道康园中心设每月一次的开放日,让市民前来参观残障人士的作品,并打算策划“绘画石头画”的亲子活动,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关注残障人士的公益活动上来。
相关链接
残障发声月
2015年是“残障发声月”的第二个年头,由《有人杂志》主办,并得到了国际助残、公益平台、有人基金会等多家组织的资助,来自全国50多个城市的120多家组织一同参加了此项活动,为期一个月的 “发声月”中,全国近百家残障公益机构将陆续举行120项公益活动,希望大家都能听到残疾人的心声,唤起人们对残疾人的关注和理解。
本组文/图 本报记者陈 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