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半岛翡翠楼盘。
行走在南昆山的青山绿水间,收获一份天然的宁静与惬意。
龙门鲁冰花童话园。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本报记者黄宇翔 特约通讯员刘耀龙 陈建清 摄
崛起的县城东区。
今年以来,龙门县紧紧围绕加快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目标任务,主动适应新常态,坚持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大力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和公路交通建设等重点工作,铆足干劲抓落实、促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龙门县将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走绿色跨越发展新路,推动“五位一体”协调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县。
前三季度,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06.74亿元,增长15%,位居全市第一。1~11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9.1亿元,增长29.1%;规上工业增加值61.2亿元,增长29.4%;社会商品零售总额46.81亿元,增长13.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93亿元,增长7.2%。
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园区落户项目共56宗
龙门县着眼于壮大工业,通过推进城镇扩容提质来谋划项目,推动项目建设上规模、上层次。今年,龙门县编制实施了 《龙门县推进工业发展工作方案》和《龙门县坚持“双轮驱动”,加快补工业“短板”实施意见》,积极稳妥地加快全县工业产业发展步伐。1~11月,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77.2亿元,同比增长24.1%。水泥制造业、竹木制造业、其他电子行业制造业、非金属矿采选业四大行业产值分别分别增长4%、19.1%、26.5%、158.8%,占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的67.3%,水泥行业所占比重由上年同期的39.8%下降为29.1%。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顺利通过省产业园年度考核,并获得基础设施建设扶持资金1.5亿元。目前,园区落户项目共56宗,合同投资87.4亿元,其中投产项目28宗,在建项目15宗。玉华珠宝、圣宝汽车等工业项目建成投产,预计全年新建成投产工业项目8家以上。
据了解,为进一步加快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该县计划投入2亿元,推动东出口拓宽、莞惠大桥、莞惠大道等项目建设,推动产业园区向周边扩园,拓宽发展空间。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还为进园企业提供一系列优质服务,园区各分管领导挂钩联系企业并派专员为企业做好跟踪服务。“工作人员服务真的很贴心,每周都会下工地现场了解我们的建设进度,帮助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他们的诚恳服务让我们觉得来这里投资是正确的。”中新塑料有限公司主要负责人说。
此外,该县还加快推进平陵台商工业园、龙江新材料工业园、龙华工业园和永汉高新科技产业园建设。
目建设和招商取得新成效
90宗重点项目完成计划91.8%
今年,龙门县安排重点项目90宗,该县将以工业“一区四园”、城镇扩容提质、“3+2+2”交通道路建设、环南昆山旅游产业园、民生工程等重点领域为核心,全力推动项目落实,今年人均GDP力争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龙门县狠抓机制要素保障,全面开展“企业服务月”、“项目落户建设服务攻坚月”活动,全面加快项目建设。1~11月,全县90宗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85.94亿元,完成年度计划91.8%;18宗省市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27.89亿元,完成年度计划96.5%;34宗2013年以来新立项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27.01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78%。组建县投资促进中心,出台招商选资项目落地建设保障方案,健全招商工作机制,完善招商考核体系,积极主动赴省内外发达地区招商,今年以来引进华师大附属龙门学校、光裕汽车等52宗项目,合同利用资金173.27亿元。
与此同时,龙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亿元以上项目建设工作,把抓重大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建立了县领导挂钩联系项目和部门包干服务制度,通过现场办公、专项督导等形式,积极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建立项目建设信息通报制度,定期通报亿元以上项目推进情况,使全县项目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据统计,截至今年11月底,全县2013年以来新立项亿元以上项目共34宗,包含5宗工业类项目、7宗旅游类项目、20宗扩容提质类项目和2宗农业类项目,计划总投资104.92亿元。其中,2013年立项10宗,计划总投资35.12亿元;2014年立项7宗,计划总投资25.7亿元;2015年立项17宗,计划总投资44.1亿元。
科技创新步伐不断加快
计划实施技改项目60宗
为进一步加快中小企业转型升级,龙门县制定和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加快工业技改工作,全年计划实施技改项目60宗,预计投资14.53亿元,目前已完工15宗。加大科技投入,鼓励和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帮助企业申报各类科技项目,提高企业R&D(研究与试验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县R&D统计企业25家。有3家省级、5家市级民营科技企业,2个省级、1个市级技术创新专业镇。
龙门计划组建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区生产力促进中心,2017年前,在园区建成一个企业孵化器。每年引导1家以上企业组建市级工程研发中心,力争到2017年建成市级工程研发中心6家以上,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以上,认定技术专业镇3个。
础设施建设
青溪大道改造工程计划明年3月完工
“走在塔山里,四处绿意盎然,让人无比放松、自在。”在上班族老陈眼里,下班之后爬塔山可以舒缓工作压力。
记者日前在塔山公园看到,登山道两旁罗汉松、红花风铃木、秋枫等各种树木林立,每天傍晚时分,都有不少市民到此运动健身。与塔山临河相望的西林河堤——— —— 环城东路,随着城市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也已成为市民休息娱乐的好场所。
据介绍,近年来,龙门县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城市功能,提升承载能力。
其中,投入2.3亿元完成西林河堤改造工程;投入6500多万元完成县城迎宾大道、沿江路、香滨路、西林路的道路改造工程;投入近1.2亿元新建了全民健身广场、东较文化广场、县城体育馆、塔山森林公园等文化、娱乐、健身场所;投入600多万元实施县城绿化改造工程。今年以来,基础设施投资25.33亿元,同比增长104.1%。
目前,龙门县计划投入约1500万元建设东新路、梨新路、北出口横路及百担路。东新路已于11月12日动工建设,梨新路、北出口横路及百担路力争明年春节前完工并交付使用。总投资8000万元的青溪大道改造工程已全面施工,计划2016年3月完工。龙门县相关负责人介绍,龙城街道青溪大道道路改造工程是该县扩容提质建设项目之一,属于城市次干道。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获得全省首批全市首个省级生态县
龙门始终高标准严抓生态环境建设,深入推进“美丽乡村·清洁先行·清水治污·绿满家园”活动。全县义务植树14万棵,完成11个森林村庄种植任务,建设生态景观林带900亩,造林类森林碳汇林4700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6.09%,生态优势进一步凸显。加强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管理,完善镇村垃圾收集、清运和保洁系统,目前,已建成镇级治污设施10座、村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44个,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0%以上,基本实现污水处理达标排放。7个乡镇通过国家级生态乡镇现场核查。龙门县通过省级卫生县城复评,并启动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工作,成为全省首批、全市首个省级生态县。
本版文字本报记者黄宇翔 特约通讯员刘耀龙 通讯员黄煜其 吕令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