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岗村得名于凤岗围。在大多数凤岗人心中,这个名字是吉祥而又富有内涵的。
下龙村,处“龙之尾部”,位于龙门县最下方,与增城交界,故而得名“下龙村”。
平陵河上的九龙桥,这座曾经的河源、龙门界桥,如今仅剩残存的纪念石墩,成了纪念碑,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但它背后的故事,却是平陵人遇事坚忍不拔、传承良风美俗的写照。
平陵村下仓围,一个其貌不扬的小村,走出了一位“金凤凰”——考上清华大学的刁月娥。
“芳流上谷,系始程乡。”平陵市场旁的加进村围屋凤士公祠的门联,每年更换,但八字“真言”数百年不变。上谷是侯氏郡望,程乡则是梅州古称。这八字堂联,乃这个客家族群凝聚力的源泉,也是客家人不忘本的标志。
晨光村位于龙门县平陵街道西南部,总面积约6平方公里,下辖神光、白门、田心、双光、石湖、钟屋、新村、新星、张屋、聂屋、瑞兴、鹿颈、侯屋、新联、上车15个村民小组,村民共605户、2885人,有吴姓、刘姓、张姓等,全村有耕地面积2200亩,山地面积1372亩,著名的龙岩及龙岩寺坐落于此。村民收入主要依靠务农及外出务工、经商。晨光村荣获2019年县先进党组织、2019年惠州市文明村、2019年广东省卫生
蜿蜒碧绿的平陵河水,自西而来穿过平陵村,在上仓桥下接纳自北而来的翁坑水后,流经平陵圩,然后往东南方向奔去,汇入东江的怀抱。
从地派镇政府到九牛圳村,汽车驶过弯弯曲曲的乡村公路,一路上翻山越岭,我们像坐在摇篮里,紧紧抓住汽车拉手,眺望窗外美丽的田园风光,期待快点到达,听说这里是近年驴友喜欢来打卡的地方。
上仓村山林茂密,负离子浓度高,空气新鲜,最适宜休闲度假。近年来,广州、深圳和中山等一些外地户外爱好者,常到天堂山水库徒步、露营。罗伟晶介绍,村委根据这一需要,将村委老办公房租给深圳一家有经验的民宿公司经营,重新装修,预备改造成住宿的客房,届时游人可以来这里休闲度假,享受大自然新鲜空气。
山与水,是上仓村最华丽的衣裳,最靓丽的名片。天堂山水库库尾迤逦蜿蜒,横亘在上仓村中央,像村子胸前的一条闪闪发光的项链,放眼望去,两岸竹林婆娑,层峦耸翠,仿若丹青妙手笔下的一幅山水画。
东埔村地处增江冲积平原,土地肥沃,排水性好,东埔村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业,其中东埔粉葛远近驰名,已纳入麻榨镇“一村一品”优质特色农产品,为东埔村村民致富提供了重要助力。
东埔村作为“红色水乡”,处处流传着革命的故事。其中,有一位出生在东埔的奇女子,她巾帼不让须眉,在水乡谱写出鲜活动人的革命传奇,她便是廖粉香。据东埔村老村委书记廖焕荣介绍,廖粉香出生于地主家庭,1947
从麻榨圩镇出发,沿着蜿蜒的山道一路南下,随着山势渐高,人烟也逐渐变少,跨过一道山脊,一处两山之间的盆地豁然开朗,这就是地处罗浮山北麓、龙门县最南部的村子——罗坑村。罗坑村四面环山,空气清新,气候宜人,宁静得如同世外桃源。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惠州全市常住人口4597002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惠州全市常住人口6042852人。
从金龙大道惠州方向进入龙门,第一站便来到了平陵街道隘子村。隘子村是龙门“东大门”,地处龙门、博罗、河源交界处,特殊的地理环境使隘子村成为交通咽喉,是龙门至惠州、河源、深圳等地的主要通道之一。
1938年10月12日,日军在惠州大亚湾登陆。在惠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江纵队、粤赣湘边纵队等抗日武装队伍迅速壮大,众多爱国人士与广大侨胞纷纷返回故乡,凝聚强大抗战合力,与侵华日军战斗到底。以山为屏,以水为魂,惠州儿女在东江大地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抗战壮歌。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在岭南传统村落中,水喻财,塘蓄财,故村里有池塘,家宅前需修塘。每一个村落,每个家族能够繁衍生息,塘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革命战争岁月里,李觉勇于斗争。如今,平陵、龙江、龙华、路溪、公庄等地都流传着“大队长李觉”的故事。
红色低冚村共住十八姓①,一堂喜聚和。金龙名大队,战士是农哥。低冚伏击战,英雄廖李科。功臣塑像路,步步缅情多。红色芒派村竹林经小道,步至老区村。百十新农舍,零散旧弹痕。观展听故事,叩首祭英魂。历史知芒派
青春的旋律与艺术的魅力共同绽放。由教育部和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6日在成都启幕,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198所高校264支代表队